培训热线 15303578924 0357-4070999
新闻资讯

新闻动态
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发表时间:2021-03-14     阅读次数:     字体:【

2021年03月12日08:08 来源:中国环境报

原标题:做好融入大文章 把握协同大方向

3月5日开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政府工作报告就“十四五”和今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全面部署。“十四五”的生态文明建设怎么干?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杨开忠,所长、研究员张永生,副所长、研究员庄贵阳。

中国环境报:如何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安排和部署?

杨开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格局,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在充分肯定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就“十四五”和今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系统把握“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一是以创新引领,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成效显著。

二是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引领,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明显降低碳排放强度,持续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

三是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引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河湖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大规模绿化国土空间,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气候变暖对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管理。

四是以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资源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

五是编制实施《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优化形成高质、高效、公平、安全、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六是以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目标,优化人居空间布局,推进城乡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建设升级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社区,创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

七是更加着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严格执行《长江保护法》,制定《黄河保护法》,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流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八是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健全绿色交易市场机制、绿色收费价格机制、绿色金融财税制度,完善绿色标准、绿色认证、统计监测制度和绿色法律法规,形成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中国环境报:政府工作报告对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目标有哪些更深刻的阐释?

张永生:“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我国现代化有五个重要特征,即超大规模人口、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等。其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其他几个现代化特征实现的重要基础。

“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是对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这一目标的具体贯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从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范式转型的高度进行理解和贯彻。

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不是发达国家目前现代化的简单翻版,而是可持续的现代化。工业革命后建立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前所未有地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但也带来了生态环境危机。这种危机背后,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危机。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背后,一定有其发展理念的根源。在传统工业文明下,在“人与商品”狭窄视野下追求人类物质利益最大化,生产和消费的双重扩张往往与人类福祉提高发生背离,导致发展的目的与手段本末倒置。虽然带来物质财富生产力的跃升,但必然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带来危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基于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彻底进行绿色转型,建立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起来是一个环境问题,其实质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自我革命。我们提出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绿色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融入”是活的灵魂;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他提出“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这都表明,在发展理念和实践上,中国已经彻底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进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从4个方面进行具体部署:一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二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三是提升生态系统治理的稳定性;四是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十三五”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深信,“十四五”会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国环境报:如何更好地理解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的“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如何更好地促进绿色发展?

庄贵阳: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很好地贯彻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力求绿色发展取得成效,彰显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进步。

作为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担负引领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大国重任。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也被看作是中国如何发展、实现怎样的发展的风向标。“十四五”时期,“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格局”成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线。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生态文明建设的走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基础性影响。可以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既是生态环境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愿景,也是“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此,必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当前,从全国层面看,沿袭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的惯性依然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有待进一步打通。“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大力培育绿色增长点。

从全球视野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随着气候变化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战略目标。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愿景的提出将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未来数十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之一。基于此,也必须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格局中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记者刘蔚)


 
下一篇:以人民为中心打赢脱贫攻坚战(新论)
上一篇:激发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人民论坛)
晋公网安备14108102001155